2013年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展示活动
一次素质与能力的较量
——2013年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展示活动纪实
12月14日,2013年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展示活动(以下简称为“展示活动”)在我校中山楼隆重举行。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来自来自全市 10个区、9个市直属学校选拔出670名中小学生参加今天的决赛。市教育局科研处领导、各区主管科技教育的领导、直属学校及各中小学校负责人也观摩了这次比赛。
“展示活动”主要从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创意制作、表达能力等方面,考察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

“科学素养”的选题,接近于对自然科学现象的解释,避免了知识的死记硬背和复杂的计算过程;“创新思维”测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例如:从“蚂蚁搬家”,你想到了什么?很多学生知道从“成语”、“现象”等不同的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学习能力”则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以及“一题多解”的解题能力;“创意制作”的题目是“翻转立高”,融动脑与动手、科技与艺术于一体,妙趣横生,选手们的精彩展示及智慧的闪光点充满了整个赛场,将展示活动推向高潮。
创意制作
专家问辩更具特色:学生抽签决定自己要回答的主题,评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语言的流畅性、观点的创新性进行评分,考察学生对问题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再从“怎么做”里面挖掘“创新性”的内容和观点。这次问辩的主题涉及到关注社会、关注科技、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等方面的话题,例如,“嫦娥奔月”、“广州小蛮腰的灯光”、“一堂难忘的实验课”、“如果高考科目取消英语”等等。
等待问辩
专家问辩
市教育局科研处领导亲临现场,目睹了学生网络测试的情形,观看了学生的创意制作,聆听了学生答辩的过程,对整个展示活动的组织工作表示满意。
中大附中的一名学生说“今天我抽到的问辩题目很新,专家提问的角度也很独特,都是自己平时不太关心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深感自己知识面太窄,分析问题太狭隘,思维太常规。”,当问到他参加完比赛有什么收获的时候,他笑言“专家最后点评的时候对我的引导,都是自己以前想不到或者没注意的细节,看来,自己的确是有差距,平时还得让自己的思维动起来,勇敢的面对创新!”
我校高一学生走出试室,大呼知识不够用,有几个题不会做,好在学校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广州市科技教育特色课程《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学过一些创新的方法,所以,还能答出一些题。
据组委会透露,为组织好这次“展示活动”,发明创造专委会周密布置,从聘请专家选题、改题、组题,到试卷的信度、保密性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虽然分四批进行网络测试,但是做到了每一批测试的题目都不同,而形式、内容、难度的高度一致性;为避免面试题的漏题,专家评委采取了随时变更题号和题目的办法,让参赛学生猜不着题;组委会负责人王主任说,这次活动的亮点多多,希望全市科技教师多提建设性意见,将“展示活动”办成广州市科技教育的品牌,为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增添新的方法和内容。
“展示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由这次展示活动带来的影响,参赛师生却是久久不能忘记。这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影响力,远远要超过其它单项竞赛活动,这是一次全面展示青少年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活动。
“展示活动”的主办方——广州市教育局、市青科教协会的领导表示,这次活动,使这些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为今后青少年科技教育提供了较好的政策导向和示范作用。对青少年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学校教育为阵地,以科技教师为主力、以科技教育特色课程为抓手、以科技教育竞赛活动为平台,整合各种资源,为国家的持续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
由于我校学生一开学就做好了“展示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派出了16名动手动脑能力强的学生参赛,据参赛同学反映,都有比较出色的表现。
(供稿:张勤勤 审稿:宋建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