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园地>青春印记>详细内容

青春印记

走进德国,体验精彩的文化之旅
(广州六中-法兰克福马克斯贝克曼中学第二次交流)下 篇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01 19:56:25 浏览次数: 【字体:

为了了解欧洲的教育、教学情况,为了学习德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应德国法兰克福市贝克曼中学校长哈尧.史替普先生的邀请,2016年7月4日至7月18日王慧珊、谢春玫、胡上和胡达琦四位老师带领原高一年级24名学生回访马克斯贝克曼中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15天的交流访问学生和老师都收获良多。

德国师生及家长到法兰克福迎接中国师生

一、交流学习的过程

2013年广州六中刘建祥校长在访问德国期间,与法兰克福市的马克思-贝克曼中学达成协议,结成友好姊妹学校,2014年2月和7月双方学校进行了第一次成功的互访和交流。双方商定本交流项目每两年进行一次。2016年两校进行了第二次交流,活动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段马克斯贝克曼中学师生访问广州六中,第二批来自德国贝克曼中学的师生(24名学生,5位老师)在2016年2月16日抵达广州,一对一住在六中老师和学生的家里,开展为期9天的访问。他们参加了广州六中特别举行的欢迎仪式(德国驻广州副总领事出席了欢迎仪式并发言),参加六中升旗仪式,随堂听课,参观中山大学,分小组(音乐组、烹调组、舞蹈组、戏剧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参观广东省历史博物馆、莲花山、沙面、六榕寺,体验广州的住宿家庭生活等。德国师生对我校的校园环境、饭堂饭菜、师生的热情友好、中国家庭的温馨体贴等都赞不绝口。中德学生也在参观和小组活动中了解了中德文化的异同。

活动的第二部分是广州六中师生回访马克斯贝克曼中学。我校师生如期于2016年7月5日抵达法兰克福,一对一住在对方老师和学生的家里。当我们抵达法兰克福机场的时候,我们受到了马克斯贝克曼中学老师、学生及家长的热烈欢迎;在马克斯贝克曼中学的校园里,到处张贴着欢迎中国师生的海报;我们参加了马克斯贝克曼中学专门为我们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参加欢迎仪式的有Mr. Stripp校长、市政府和社区的官员代表、企业代表、家长代表及参加交流项目的师生;我们参加了法兰克福市政府为我们举行的欢迎仪式,受到法兰克福副市长的接见;我们还参观了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在千里之外见到自己的同胞、了解中德交流的历史和发展,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荣誉感;我们了解了德国和法兰克福的历史,学习了法兰克福古民居的特点,深入了解了德国的中小学教育、职业教学和高等教育(法兰克福大学及慕尼黑大学)。

在马克思贝克曼中学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除了参加交流项目的师生,出席欢迎仪式的还有史泰普校长、市政府和社区的官员代表、企业代表及家长代表

王慧珊老师代表广州六中发言并向马克思贝克曼中学赠送礼物:竹简《论语》、大合照及2014年中德交流画册

学生代表周紫媛、赵倩儿发言并向马克思贝克曼中学校长赠送广州六中校旗

王慧珊老师在法兰克福市政厅欢迎仪式上发言

领队老师与法兰克福副市长合影

中德学生在法兰克福市政厅门口合影

中德学生参观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

王慧珊老师向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代表赠送画册

王慧珊老师在领事馆为广州六中和马克思贝克曼中学学生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发言

我们到课堂听课,参加德国学生的家庭聚会,深入了解马克斯贝克曼中学学生的学习和家庭生活。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对中德文化进行了深入有效的交流:我们继续按照在广州时的做法,将学生按照烹调、舞蹈、音乐和戏剧分成四组,烹调组的德国学生教中国学生做了提拉米苏、意粉沙拉和法兰克福特色食物green sauce,中国学生则教德国学生做了马蹄糕、牛奶炖蛋、冰糖葫芦和炒饭;舞蹈组的学生学跳了zombie dance和中国水袖舞;音乐组的学生组成乐队,演奏了Let it be;戏剧组的同学则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中德学校、街道、家庭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并拍下照片做成ppt进行展示和解说。德国老师、学生和家长对我们非常热情,10多天的朝夕相处,第二批交流的中德中学师生再次结下深厚的友谊,真正体验到德国人优秀的品质、高效的学习、悠闲的生活、美好的环境以及对中国文化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

舞蹈组方可欣同学表演中国传统舞蹈水袖舞

舞蹈组中德学生一起学习、表演Zombie dance

戏剧组同学在找素材、做准备

戏剧组的同学在展示会上介绍展示中德文化的差异

音乐组的同学们组成乐队,表演了Let it be

二、收获和体会

在本次交流活动中,六中24位学生体验非常深刻,他们对德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和环保理念甚为欣赏和赞同。每个人写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比较中发现差异,分析原因,积极思考。学生赵倩儿写道:“德国人以他们的做事认真闻名于世,给人的感觉少了一丝人情味。但其实德国人的温柔并没有体现在言语上,而在生活的各处,比如说公共汽车。在欧洲国家,很多残障人士自力更生,独自生活,但是在出行上很不方便。在广州,我们专门设立了残障人士出租车。在德国,公共汽车多了一项“技能”:每当靠站时,汽车会往一边歪,车门与人行道的高度差几乎为0。除了残障人士外,老人、孕妇、小孩也方便了不少,乘客也没有了“小心脚下”的必要。还有,整个城市的花圃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这种花和叶子都很大,所以植物需要很多水分,除了早晨的露水,平日的浇灌也很重要,为了让整个城市处在花香下,国家也是出了不少力的......站在法兰克福大教堂的最高处眺望,一群花花绿绿的小房子簇拥着现代化的高楼,有着这个城市独有的味道。这也是中国可以学习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处处充满着冰冷的气息,这个城市将失去自己的文化魅力。”学生刘子隆写道:“德国朋友的家长们也热心有趣。他们英语基础都很不错,遇到我不懂的词他们还会很耐心地用最简单的句子解释清楚。他们本没有在家里吃早餐的习惯,因为我他们特意早起为我做早餐。我觉得他们一家三口幽默感很强,餐桌上每隔两分钟就爆发一阵笑声,虽然有些他们用德语讲的笑话我无法听懂,但是我能切身感受到欢快的气氛。和Phillip的爸爸一起看电视时,他特意为我找到英文字幕,并比手画脚绘声绘色地为我描述了那部电视剧的剧情,在广告时间我们还就一个关于当今很火的“网络直播”的广告开玩笑,和他们一家一起简直是笑个不停。”学生廖嘉锐也说“我受到了Yveline家的热情款待,他们一家人和我一起共进晚餐,而且他们的餐桌上永远没有沉默的时候,总是欢笑声不断。第一天很美好,我体验到了德式家庭的轻松幽默,还有发现了德国人的细心体贴。”学生姚震君写到“在这次交流中我最有感触的地方就是这里的一个政策:回收空瓶。一开始我看到塑料瓶上面有一个符号我很不解,Helena告诉我说有这个符号的瓶子就可以被回收并且给还你一定的欧元,塑料瓶最小有0.25欧元的返还,有一些玻璃瓶可以返还0.8欧元。因此这类瓶子一般都不会被随便丢弃,而是被每个家庭用一个框收集起来,到了一定数量再拿到超市去给店员回收空瓶。这个政策不仅有利于废物回收,还能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小组活动更是中德学生深入交流的绝佳平台,学生姚震君这样写到“这次的小组合作表演节目,我和Helena都参加的是音乐组。在几个选择中我们挑选Let it Be来演奏,打鼓、弹电子琴、拨吉他。我们用的时间不算很多,但在德国老师的组织和教导下我们取得了挺好的效果!第二天成果展示时有一种很大的自豪感。两个国家的人一起为了演奏好一曲的目标而合作,最后赢得掌声,这真是一个很棒的体验。”刘子隆同学写到“我们戏剧组在这次交流中的任务是寻找中德生活之间的差异。因此我们成为活动范围最大的小组,可以在校园与街道上搜寻差异之处,并用相机记录下来,最后做成幻灯片展示。我们发现到处都有不同之处,像走廊里储放大衣的衣架,到他们阳台上插的国旗,乃至厕所里的涂鸦都被我们一一记录下来。我还很巧地被选为第一个试讲的同学,德国老师Lothar很耐心地在台下作详细的补充,比如说他告诉我们之所以在电脑室里用折叠白板是因为怕粉笔的粉尘落入电脑机箱中,这看似简单的道理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周紫媛同学则是这样描述她的小组活动的:“这次交流活动最有意思的一天是我与cooking group的成员一起做project的那一天。我们一大早就去参观了德国传统市场。和中国市场不同的是,德国的市场非常整洁,地上没有一点垃圾。买完了所需食材,我们去到了一个厨房,我们中国学生做了马蹄糕,牛奶炖蛋,糖葫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甜品。德国学生Pablo做了一种传统的德国蘸料green sauce , 虽然并不是很合我的口味,但是很独特,是我从来没有尝过的味道, Mirijam做的是提拉米苏。”

15天的异国他乡的交流,让我们的学生学会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张嘉洵写到“这14天的德国之旅,给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在德国,个体意识都已深入人心。什么叫个体意识?就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意识,而不是像在集体中人人都是一样的。这种意识体现在他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学校,学生都需要自己选报课程,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去挑选科目,而不是每个人都有一样的课表;坐地铁,公交车,电车都需要自行开门,因为你是独立的个体,你想不想上下车由自己决定,由自己去执行;每天的早餐,面包、黄油、芝士、吐司就放在桌上,自己想要吃什么,都有自己夹,自己烤。除此之外,个体意识还体现在对每一个体的尊重与服务上----人性化。遍布全市的地铁网,电车网、公交网,让你能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享受公共交通服务;道路上,永远都是车让人;商场的电动门,让人看着舒服,舒畅……或许,中国与德国,与欧洲,与众多发达的西方国家的区别和差距就在于此。我们能生产出最新的,最多的,最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但德国的产品确实最合适的,最实用的,最适合的。接着的,便是我对旅游的思考。经过这次交流,我发现,到一个地方旅游真的并不在于你看了多少的风景,拍了多少照片,爬了多少座山,渡了多少次河,而在于我们要用心的去体会,去感受一个地方的文化,去体验他们的生活,去融入当地的一切中。我个人觉得,这才叫真真正正的旅游。”学生吴哲妮则写到“在这短短的十几天日程里,当然有欢笑也有烦闷,但无论如何,我更愿意抱着一种欣赏与学习的心态,多想想我学到了什么,少想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这15天的德国之旅,让我看到了德国人严谨与高素质的一面,也认清了许多中国人对德国的误区与高估。”

14天的交流,我们与贝克曼中学的师生结下深厚的友谊,学生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有效交流的重要性。学生周紫媛写道:“我觉得这次交流活动让我知道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性。在旅程的前几天,我因为缺乏和partner的交流,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我的partner真的非常nice,让我不管有什么事情发生都要跟她说,后来几天我们之间的交流就更频繁了,我们一起度过了很愉快的时光。因为我的任性给她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我的partner不仅帮我解决了问题,还让我有了更宝贵的回忆,我非常感谢她。”学生张嘉洵说:“笔尖在这里停了下来,为的是去再次回顾这次美好的中德交流活动。纵然我们分别了,离开了,纵然我们很可能再也见不到彼此,但是,我只愿我们的友谊能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让时间带着,陪伴我们,在相距几千公里的两地,在相差6小时的中德,一直留在彼此的心中,直到海枯石烂,直到天涯海角!”学生沈铚诚写到“人们常说:‘快乐的时光总是十分短暂。’就在我还没有好好回味德国生活时,分别的时刻就来了。Busti因为身体不适,由他妈妈送我去学校,就在家里与我进行了道别。我们紧紧拥抱着对方,不想松开,约定着有缘再见。上车后,德国小伙伴们依然没有离开,朝我们挥手。因为是有色玻璃,他们看不见我们,于是就不停拍打着窗户,希望他们能听见。直到我们的车驶离,他们也还未离开…”

朋友,让我们记住彼此的样子,后会有期

朋友,再见了!让我们再拥抱一个

最后一次大合影,然后我们就要挥手告别了

后续发展这一次文化交流深入的体验和感悟是一般的旅游和参观达不到的。马克斯贝克曼中学的校长、老师多次向我们表示:这个交流项目在促进双方学生成长和加强中德两国友谊上起着巨大作用,希望能将这个项目永远做下去,继续每两年做一次交换,其余时间利用互联网让双方师生结交朋友,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我们六中也将继续开设德语课程和“走进德国”校本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了解德国。

当今世界互联网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经济全球化打开封闭的国门,通过这次交流我们充分感受到德国人对中国人的尊重,领会到德国政府对中国的重视,我们相信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的吸引力,更是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结果。

尽管有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差异,但渴望和平,期待沟通,谋求共同发展是中德两国共同的发展目标。我们开展这项活动至少取得三个成效:一是增进中德友谊,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的文化自醒和人格发展;二是为学生结交世界各地的朋友拓宽途径,为中德教育交流搭建平台;三是促进中德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交流表达、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等综合素质。

附:

一.贝克曼中学的情况

马克思-贝克曼中学是德国法兰克福市的一所高级中学,位于市区中心地带的博肯海姆区,与法兰克福大学相邻。学校的名字来源于德国20世纪的一位著名画家及雕刻家马克思·贝克曼 (1884年-1950年)。学校的课程丰富多样,注重实践活动和个性培养。学校的规模不大,大约有600名学生,50位老师,实行小班教学,每个班大约有25名学生,教学形式灵活,教学质量很高。学校的课程包括:语言方面——德语、英语、法语、经济法语、西班牙语及拉丁语。自然科学方面——数学、信息学、生物、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物理和化学。社会科学方面——经济政治学、历史、宗教或伦理学。同时还有体育、音乐类课程,以及表演艺术(歌剧话剧)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由参加校园社团活动,如青年科研组(自然科学)、政治经济研究、歌剧话剧、还有数个校园乐队,合唱团、摄影社、文学社、园艺、中国文化社团等。学校占地面积很小,不到六中的1/4,仅有一栋四层的多功能教学大楼,但是这栋楼具有100多年的历史,二战中被毁,战后修复。学校没有大面积的操场,仅有一个小型的地下室内运动场,教学设备也并不先进,电脑有点陈旧,但是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在当地是有名的优质中学。

图片017(马克思贝克曼中学校园一景)

执笔人:广州六中英语教师 王慧珊

图片提供:广州六中计算机科教师 谢春玫

2016年8月10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