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之行会议感想
(区林 高二15班 学生领队)
自纽约回来后,便一直忙于课程与作业。直到这几天稍有空闲开始准备即将到来的六中大会,才有机会细细回想这次纽约国际高中生模拟联合国会议的点点滴滴,仔细想来中国与外国的会议确实有许多不同之处。
其实在尚未开始会议之前就进行了许多准备。例如签证、背景资料阅读,还有十分重要的立场文件的写作。相较于国内会议对于立场文件过于简单的要求,这次纽约会议的要求就相对严格许多。从字号、行距再到页边宽、长都有明确的规定,而最让我不习惯的便是它的清晰的字数要求与严格的引用材料来源。对于中国高中生来说,类似论文一般的写作格式对于第一次尝试来说确实有诸多困难,再加上8页纸的长度要求,为整篇立场文件的写作增添了不少困难。在后面经过长时间的查资料后,整整用了4天我才把这篇立场文件写出来。
3月4日我们在经历将近20个小时的飞行后,顺利到达了纽约。经过一天的休整后,我们3月6号正式参加了会议。在3月6号晚上的第一节会议中,会议围绕着讨论哪个议题而进行辩论。这在中国是从未见过的事情,通常的会议主席团只会准备一个议题,并在会议的开始前,象征性地对是否同意讨论此议题进行表决。反观这次纽约的会议,主席团准备了2个议题,从会前准备开始,便让代表们着手准备双议题,并在会议开始后,用一节会议的时间选择议题,这对于代表从会前准备开始,直至会议都具有很高的要求。因为双议题意味着背景材料的准备需要很长时间,并且在会议中选择议题,需要代表以极快的速度达成共识确立议题,不然只会拖延后续的会议。
在第二天的会议里,我所在的委员会选择了在亚洲和中东的地雷问题为议题,并开始了一系列的发表观点、看法与措施的常规流程。在会议渐渐进入高潮,代表们因观点不同开始分化成不同阵营之时,我也趁此机会加入了一个同样重视教育的集团,我们俗称的国家利益集团。而后因主席团要求只接受4份工作文件,原本8个的国家利益集团只能不断地进行合并与接收,缩小至4个集团。而我所在的集团与一个有将近20多个国家的集团合并,形成了将近40个国家的利益集团。一方面因为瓦努阿图是个小国,另一方面因为英语上面依旧欠缺,在这个50多位代表的集团里,我的发言声音也显得越来越小。不过通过这个过程我却发现,比起中国的会议十分强调国家利益,他们更注重的是代表的观点同异。例如,在中国,俄罗斯代表与美国代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在一个国家利益集团的。而此次在美国最终的两个利益集团中,其中一个便有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大国,相反另外一个只有日本、德国、冰岛等“独撑局面”。
此次会议为了各位代表的公平起见,不允许使用任何电子设备。在写工作文件与决议草案的过程中,每个代表必须用手写的方式写下文件,并通过复印派发全场。相较于中国每个代表“捧”着一台电脑到处穿梭、“疯狂”地敲打实属稍稍“寒酸”了一些,不过对于一些没有手提电脑的代表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公平之策。同时,在会场中手机也不允许被使用,在中国可以在各种情况下,随时查阅资料,但纽约的会议要求你必须在会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会议上资料也要随时准备好。
经过3天的激烈讨论,我们最终拟写了一份决议草案,并在3月8号的倒数第二节获得了高票的通过。而在最后一天,亦是整场会议最激动的时刻,我们即将在联合国大会堂里进行会议。经历一系列严格的安检进入到联合国大会堂中,宏伟的、庄严的大堂瞬间使我深深地震惊了。走到属于瓦努阿图代表的位置,才让我突然觉得这几天的感觉竟是如此的不真实,而在此时我竟坐在了真正地瓦努阿图代表的座位上。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们竟然能有机会使用联合国中设有的投票器进行最终表决。简单的红色、绿色、黄色按钮,代表的不过是同意、反对与弃权,但按下去的瞬间也同时能决定着世界的格局,改变着世界的局势。不知平时常驻联合国的真正代表们作出重要决定时是什么心情,但对于我来说,按下去的心情确实难以言语。在这个联合国大堂里,因为真正的会议其实在前一天便结束了,我们便有更多的机会和这几天认识的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等代表留下联系方式,合影留念。
回想起这4天的经历,依旧感到十分激动。虽然会场表现上难免有许多遗憾的地方,但是此次外游的见闻,收获的经历,得到的友谊,却终身难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