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教研>详细内容

教学教研

逆向设计深化课堂改革,技术赋能助推教师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23 10:20:21 浏览次数: 【字体:

6ef489c5026c47c1bbcc6df5228eef85.png

2025年3月4日,广州市第六中学举行第38届教育教学论文研讨会。主会场设在广州六中海珠校区,从化、花都校区的老师们线上参会。会议以“逆向设计深化课堂改革,技术赋能助推教师发展”为主题,通过成果回顾、智慧分享、荣誉表彰三大环节,全景式展现了学校“教学—科研—德育”三方面的成果,共同探讨教育改革的新路径。

a0885fbad8ad471d9d904809a9bbab84.jpeg

d7cc0a4ca2a7438ea21b4c6db4383c82.jpeg

55542cd32d874ca692e7fd81af67f4d8.png

dcc2c8d054d9463da375b508ab4d06a3.jpeg

教研处梁靖韵副主任主持会议

梁靖韵副主任向老师们介绍了近几年我校在课题申报、论文发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e23f15ba9fe240d0bd9bc70944493b5e.png

73f1000733a24052a3b905104cdda56e.png

近几年六中课题申报、论文发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随后,梁靖韵副主任对严格的评审流程进行了说明。

de239264321049f0997a5d26d6904eab.png

本年度教学论文评审流程

390bb5b236a8490788f76314f2ca79af.png

五位老师分别作为教学论文、德育论文和校内优秀小课题的获奖代表发言。

英语科曾航远

《大观念引领的单元整体逆向教学设计》

英语科曾航远老师从备课组实践出发,阐述了大观念引领的逆向单元设计路径:集备剖析教材→逆向设计单元目标→明确任务进度→优化过程评价。通过案例展示,说明逆向设计能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碎片化问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并分享了作为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感悟。

6100b3ff27764a5bbbf3dd1cef8b6c69.jpeg

曾航远老师发言


数学科刘涛

《技术赋能的个性化学情分析与辅导案例探究》

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数学科刘涛老师结合国家教改政策,指出传统学情分析存在数据粗放、反馈滞后等不足,提出智慧教学平台的解决方案:利用智能笔、点阵答题卡全流程采集学生答题时间、得分率等数据,自动生成班级整体与个体学情报告,精准定位问题。并分享了多个分层辅导案例,验证技术赋能的实践价值。

7d53eb510e9f47d682f285679abefea1.jpeg

刘涛副主任发言

语文科冯荆

《如何选题确定研究方向——基于终身学习的课题经验分享》

语文科冯荆老师以2024年市教研院课题指南为例,强调选题需立足教师身份与工作范围,建议聚焦“新结构教学评范式”“深度教学”“全面育人导向的教学评新生态”等方向,结合终身学习理念,提出教师应通过日常教学反思提炼研究问题,将课题研究与专业成长深度融合。

107babc4d85f4f45ad76c7c7cd9fb3c4.jpeg

冯荆老师发言


地理科陶倩君

《寻找教学的理论支撑挖掘学科的数据资源》

地理科陶倩君老师针对论文写作中“经验总结化”“数据利用不足”等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一是通过阅读教育理论书籍与文献积累理论框架;二是挖掘教材试题数据(横向对比、纵向追踪)、作业数据、教学资源数据等,将碎片化信息转化为量化支撑。同时,强调“理论为骨,数据为肉”的论文写作逻辑。

fcb4d5d18d1d4552aeb24ce19d629100.jpeg

陶倩君老师发言

历史科陈欢

《学农劳动与班级精神培养》

历史科陈欢老师分享了高三班级的管理经验:土地课堂、农耕实践锻造学生抗压韧性;茶艺课堂、流程标准化强化责任意识;文艺展演激发集体自信;精神传承活动构建备考共生体系。四项实践环环相扣,将劳动教育与班级精神培育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a7c29060288b4e488100f97f44a9427b.jpeg

陈欢老师发言

2d0227ee7d684fd9b3df9f7cbb79fa4e.png

最后,学校领导分别为教学论文、德育论文和优秀校内小课题的获奖老师颁发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


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学  科姓  名论文题目
语 文

郭子健

黄   圆

深度学习的引擎:指向语文深度学习的文本细读策略——以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
语 文郭子健

黄玉清

单元统整视域下大单元作业进阶式设计的策略——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戏剧文学为例
语 文陈   刚基于“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高中语文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语 文杨莹(大)强化“六种意识”,为语文学科提效增分——“三新”背景下语文学科高考阅读主观题备考方略粗谈
数 学

刘   涛

张   熹

技术赋能的个性化学情分析与辅导案例探究
数 学刘旭升2024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数学试题分析暨2025年备考建议
数 学周   超妙用切割放缩,巧解导数难题
数 学王   远浅谈解三角形解答题的备考策略
英 语曾航远大观念引领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逆向教学设计——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四第二单元为例
英 语黄美媛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中学英语逆向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必修三Unit4 Space Exploration读写课为例
英 语曾丹丹逆向教学设计对高中生英语应用文写作语篇结构的促进影响
物 理王华威立足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新高考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以力学实验为例
化 学钟水彩促进素养提升的单元教学逆向设计——以“铁及其化合物”单元为例
化 学章   莹逆向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含氮物质转化和应用”教学为例
生物学李   磊基于高阶思维的高中生物实验逆向教学设计探究——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为例
生物学郑美辰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以“被动运输”为例
政   治杨   凡浅谈如何在教学设计中设计有效的课堂评价活动——以《伟大的改革开放》为例
历 史刘雪琴历史学科专业论文阅读路径探索——以师生共读《欧洲中古史视阈中的拜占庭帝国》的作业设计为例
地 理陶倩君基于AI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地理探究式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以热带季风气候下的“回水”现象为例
地 理黄凤金提升思维品质的地理高考备考策略研究
技 术葛   阳高中信息技术逆向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索——以“信息系统的集成”单元为例
艺 术盛尔青基于岭南地域文化的高中美术跨学科作业设计研究——以广州市第六中学为例
体 育田   润AI辅助的体育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9c2a9742d31b4753beb653140648ad71.jpeg

e42461a91704490c929f60a5510ac8aa.jpeg

肖刚副校长、吴林副校长分别为获得教学论文一等奖的老师颁发荣誉证书

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学  科姓  名论文题目
数 学晏子旭从“管理思维”到“问题思维”——如何做一名智慧型德育管理者
英 语何宝莹将心理咨询技能与原则融入学生交流的艺术
英 语黄美媛如何做一名智慧型德育管理者——以新建班级为例
物 理林悦楠新时代背景下的“五维”班主任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化 学宿秀娟班主任一线工作激发与培养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实践总结与反思
化 学温彩莹“学会放手”管理班级——落实班委培养
历 史陈   欢学农劳动过程中班级精神的培养
地 理冯楚瑶成为智慧型德育管理者的路向思考

59d1ee6c7d6744b18354e92be9765896.jpeg

林间开副校长为获得德育论文一等奖的老师们颁发荣誉证书

2024年度校内优秀小课题


学 科
主持人课题组成员论文名称
语 文冯   荆

邓安琪

彭   轶

陈家辉

李   梅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单元教学设计
语 文岑   琳

郭子健

彭   轶

黄   圆

杨   莹

大语文视域下的科普科幻“读历写”一体化教学
数 学黎楚倩

顾伟樑

吴森林

陈   豪

六中数学有奖征解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英 语曾丹丹

赵嘉怡

黄美媛

单元主题语境下的“读仿写”整合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化 学钟水彩

鲁新玲

谭超嫦

宿秀娟

章   莹

基于STEM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生物学梁少茵

林   亮

宋   超

许   昕

果酒酿制项目式学习的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地 理黄凤金

江晓韵

陈宝茹

曾   晓

拔尖创新人才培训——天文竞赛


eb17a866c28c46348847ebaec68d57ec.jpeg

温晖校长为获得校内优秀小课题奖的老师们颁发荣誉证书

从化校区颁奖


e152a072030f429fa93f02f4803952ff.jpeg

cad9ab6d6d8343b1a5f65764933a07c8.jpeg

15b7fdf822c54ecf93992091cdf2239d.jpeg

cc1ab0b0e76340bc885b846563a6a687.jpeg

从化校区吴玛琍副校长为获奖老师颁发荣誉证书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本次研讨会以清晰的目标定位与前瞻视野,聚焦教学、管理等领域的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会教师立足实践场景,将日常教学、师生互动及课程实施中的经验转化为研讨素材,通过案例剖析与经验共享,系统梳理问题根源并探索解决方案,既从教学一线提炼典型经验,又将研讨成果反哺教学实践,为学校在教育理念革新、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学校向更高水平、更具特色的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来       源丨教研处

图       片丨电教组、从化校区

审       核丨梁靖韵

整理组稿丨校办公室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