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特色思政>详细内容

特色思政

德性与德行:德育工作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2-04 16:14:51 浏览次数: 【字体:

德性与德行:德育工作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

刘敬威

【摘要】本文强调了德性和德行在德育工作当中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两者在德育工作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关键词】德行 德性 德育工作

道德是立身之本,修身立德是伴随人的一生的重要使命。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基于此,高中阶段的学生德育工作应密切结合学生迅速“长大成人”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德性”与“德行”两个方面,以此不断夯实学生德育工作的基础。所谓“德性”是指人的“道德心”、“道德品性”,具体而言就是指“道德观念”、“道德意识”、“道德精神”;所谓“德行”是指人的“道德行为”,二者恰恰是德育工作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因此,我觉得高中阶段的学生德育工作,一方面要内化于“心”,即培养“德性”,另一方面要外化于“行”,即培养“德行”。

首先,德性培养是高中生德育工作的根本所在。

学生在高中三年的求学过程中,除了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高考压力外,还要面对“成人的困惑”。“成人”于他们而言,不仅仅意味着生理上的成熟、社会经验的丰富、社会阅历的增加,更意味着思想上的成熟和独立。这就要求高中德育工作一定要致力于学生“道德观”的树立及“道德意识”、“道德精神”、“道德情感”的培养,也就是“德性”的培养和塑造,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批判能力,加深学生对道德法则的理解和思考,增加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从而促进自己思想上的成熟。可以说,“德性”工作是一项“人心”工程,它是关系德育工作成败的根本所在,因此不容许“放空”,必须切入人心,落到实处。为此,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注重以理服人,又注重以情感人,努力使道德理论融入学生心中。

1、开展德性认知教育。加强认知教育,是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曾指出:“顺道(导)其本意,调理其性情。“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行为,首先要提高其认识,调动其自觉性,而这就需要开展德性知识学习活动,运用说理等方法来讲清道理,使学生明白为何做以及怎样做,使德性知识进学生的头脑。因为只有在学生认识提高的基础上,他们才能自觉去履行。基于这种认识,要充分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三个主义”教育、“四信”教育以及“三观”教育。例如,针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一事,我在与学生分享喜悦的同时,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以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力图使其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2、增强学生德性完善的自我意识。德性养成是强化与内化的统一。强化包括认知强化、文明行为训练和良好品德的强化,如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等,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示范、组织示范性实践,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内比是指德性教育由他控到自控,从外化转向内化的过程。德性养成是知、情、意在高水平、高层次上的协调,因此要引导学生培养强烈的德性养成建构意识。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