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数学
2011广东高考考什么
理科数学热点分析
如何应对2011年
一、重温教材、重视双基
在第一轮复习中,一般都会发一批复习资料。但是考生万万不可扎进资料堆中而忽视课本,其实每年的高考试题中有许多题目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
重温教材,第一是加深对前面所学的知识的认识。在高一或高二上新课的时候,由于我们是初次接触有关的问题,对知识本身的来龙去脉不是很清楚。加上有许多相关的知识还没学,对所学的知识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知道得不多也不深。高三重温教材,可以使我们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框架下重新认识所学知识。第二是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和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体系。特别是在新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情况下,这样做的意义更大。第三是重温一下典型的练习,以体会相关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为之后的强化训练打下基础,在高三备考中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有效功能。
二、配合教师、同步跟进
一般来讲,各所学校的高三数学教师都是具有丰富备考经验的老教师,或者是精力充沛勤奋好学的青年教师。在以往的高三备考中会发现有两种极端现象:其一,个别学生喜欢自己搞一套,购买了好几本教学辅助资料,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完成。其二,一些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所有东西都要记录在笔记本上。这两种现象都是不科学的。教师的每节课都是精心准备的,素材都是非常符合本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所以一定要配合教师,注意听教师的思路讲解。其实在课堂上不要把时间花费在整理笔记上,这样肯定影响听课效果。总之,高三复习一定要紧跟教师的进度,但是也不要盲目追随,更不要另起炉灶。
三、注意盲点、有效备考
广东自2007年进入新课程高考后,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仔细研究四年的试卷,觉得在某些地方还缺乏考查的力度。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盲点。盲点大概有如下两个:
1.推理与证明
课程标准指出:“推理与证明”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在本模块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体会合情推理、演绎推理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体会数学证明的特点,了解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证明的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和间接证明的方法(如反证法);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而在考试大纲中关于《推理与证明》提出了如下要求:
①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②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③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④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⑤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⑥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反观广东四年的试题,只在2007年出现过,考查了合情推理。
而其他实施新课程后高考的省份却加大了对推理与证明的考查。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到,广东四年的新课程试卷对推理与证明的考查一直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反而在新课程实施之前,广东的高考试题中就出现过一些针对推理方法的好题。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推理与证明的考查,有可能成为2011年广东高考试题的一个亮点。
2.分段函数
新课程适当增加了分段函数的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1A版教材为例,教材中许多问题都涉及分段函数,甚至出现了“高斯函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中对这部分内容的描述均为“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广东分别在2007年考查了分段函数,在2008年也考查了相同的内容:讨论分段函数的单调性。
尽管在过去的高考说明中分段函数一直处于“了解”的层次,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降低了要求。毕竟分段函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命制这样的试题似乎更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观点。对比广东与其他新课程省份关于分段函数的试题,我们感觉到广东的试题思维深度要比其他省的试题浅。分段函数的数学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分类讨论,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这里既涉及重要的数学思想,也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理念。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分段函数的考查在明年有可能会加大力度。
四、注意变化、准确备考
在新课程后高考的备考中,解析几何比较难把握。有人把繁杂的运算以及一些巧思妙解(点差法)作为训练的重点,这是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新课程标准在解析几何特别是圆锥曲线这里,已经将重点放在“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上。综观三年高考卷中的解析几何(圆锥曲线)试题,我们认为广东的命题思路最吻合课标精神:“适度淡化运算,突出方程与曲线,侧重数形结合。”在今后的高考中,解析几何(圆锥曲线)必然继续坚持这一思路。
五、重视立体几何的两面性
在2011年的立体几何备考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即要讲空间的点、线、面的关系,并能用之证明简单的问题(当然这里要降低难度);也要学习如何建立坐标系,利用向量解决有关的角度问题。其中“距离”应以两点间的距离为主,点到平面的距离不要涉及。
第二,立体几何也有创新,广东2007年将立体几何与函数结合在一起、2008年体现三角函数在立体几何有关数值运算中的作用都是很好的尝试。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操作,再感知,猜想,再辩证。动中有静,静中窥动,即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也突出了变化的思想。这样的试题定会在今后的高考中不断涌现。
六、复习时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高考数学复习时,起点要适当降低,以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为主。回归基础知识,找到自己的不足,制订进一步训练的计划。对知识点进行拾遗补缺也是一种提高。提倡准备“错题本”,将每次训练的错误登记在册,时常提醒自己。回归教材复习时候,要对照课本目录(资料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在自己头脑中应形成明晰的知识体系。对基本方法和技巧不能回忆出的,要及时补上。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以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
2.全面复习与重点复习的关系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特点多做一些重点练习。首先是自己的弱点、软肋,其次是高考的主干内容,最好设立专题进行专项复习,可以把所做的试卷中的相关问题集中起来进行复习和整理,从中归纳和总结出基本的题型和方法。主干内容是:函数、数列、三角、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以及新增加的内容。
3.做题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要重质量,不要贪多,食而不化,在最后阶段要精选一些题目来做,量不在多,题目要典型,要结合我们前面的分析来选择题目,有针对性。也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不做偏题、怪题。
高考重在考查数学中普遍运用的常规方法,侧重通性通法,适当淡化技巧。当然不是说不要技巧,如数列求和的一些技巧性很强的方法“裂项法、错位相减法”就应该熟练掌握。此外,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探索一些数学竞赛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广东最近几年的压轴试题往往与竞赛数学有一定的联系。
4.练习与反思的关系
在做完一份练习或老师讲解完一道题目后,反思尤为重要。切不可因追求过多而忽视之后的反思。不要“只拉车,不看路”。做完题目后,一要反思知识提取是否熟练:本题涉及哪些重要的知识?题目特殊在哪里?二要反思方法是否熟练:用到哪些思想方法、解题思路如何发现的?解题的关键在哪里?是否遇见类似的题目?今后遇见该类问题有无信心去解决?三要反思存在的弱点:为什么没有解答出?自己存在哪些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等等。
5.难题和中档题目的关系
备考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中档难度的题目上,不可一味做难题。高考做题不怕不会,就怕做不对。其实,你只要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基本都做对了,最大减少失误,就已经成功了。分数的差距往往是从容易题目上拉开的,所以复习时候要在解题的正确性和速度性上下工夫。
6.看题与动笔的关系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把自己最近做过的题目进行消化和整理,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但是不能只看题目和解答,这点尤其重要。记住,数学是看不会的,必须将思考与动笔相结合,才可以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七、调整心态、掌握应试技巧
数学高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较量,也是考生心理素质和考试技巧的比拼。只有把平时的测试当作高考来对待,高考时才能有平时测试的心态。无论是月考还是模拟,都要保持内紧外松的临战状态,考试过程要放得开,挺得住。心理素质好的,就能取得好的成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