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刘建祥讲授2025年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
新时代中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广州市第六中学党委书记讲授2025年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
引 言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022年4月25日
习近平总书记
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2025年3月20日,广州市第六中学党委书记刘建祥以“新时代中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为主题,为高一高二全体入团积极分子讲授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课程紧密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深入阐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引导青年学子系统学习党团知识,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
2025年春季“思政第一课”主题
课程伊始,刘建祥书记以启发式提问展开教学,向同学们抛出两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如何理解‘责任’的深刻内涵?”和“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又该如何践行‘担当’的使命?”两个巧妙的问题导入,既紧扣课程主题,又成功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
党委书记刘建祥
给学生讲授“思政第一课”
刘书记引导同学们思考
“何为责任?何为担当?”
刘书记借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开篇,强调新时代青年责任。他提出青年践行责任与担当的三个方面,并据此将本次思政课分为三个部分,深入阐述青年如何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践行责任和担当的三个方面
坚定理想信念
在第一部分的讲解中,刘书记着重强调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他通过分享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生动展现了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典范。刘书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经历,是激励同学们认真学习、不懈奋斗的光辉榜样。
随后,刘书记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理想信念”的深刻内涵。他强调,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是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更是与民族信仰的对话。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艰辛历程,刘书记进一步指出,一个民族要生生不息,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国家要富足强大,更不能抛弃对信仰的坚守。
刘书记向同学们讲述
习近平总书记与梁家河的故事
以史为镜,以古鉴今
在第二部分的讲解中,刘书记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一系列历史事件,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到李大钊播撒革命火种的英勇,再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这些事件无不彰显了中国青年在担当历史重任中的挺身而出与不懈探索。刘书记指出,这些青年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推动了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他们的事迹是激励同学们珍惜当下、坚定前行的宝贵财富。他鼓励同学们深入了解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时代背景、社会变迁和人民需求,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清晰地认识到国家发展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这样的学习,同学们将更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并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未来。
同学们认真聆听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第三部分,刘书记强调了新时代中学生应树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价值观体系涵盖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为中学生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导向。刘书记鼓励同学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肩负起青春使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认真聆听
总结、寄语
在课程总结环节,刘书记以2024年广州六中教育集团的“高光时刻”为案例,通过学术竞赛摘金、艺术展演夺魁、体育赛场折桂等精彩瞬间,深刻诠释了六中人“追求卓越、勇担使命”的精神内核。这些成就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六中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要求的真实写照。刘书记强调,每个高光时刻背后都凝聚着责任与担当的力量,期待同学们以此为镜,在新时代征程中继续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荣光,用实干与奋斗回应"强国有我"的时代召唤。
刘书记寄语六中学子
高一2班 叶梓钧
3月20日,刘建祥书记为入团积极分子讲授“思政第一课”。刘书记深情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历程中“理想指引方向,信念铸就成败”的真理,追忆六中光荣岁月,强调用科学理论武装思想、以历史眼光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聆听过程中,我深刻感悟到百年征程里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体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成长真谛。这份精神洗礼将化作砥砺前行的力量,激励我在青春赛道上跑出新时代青年的昂扬姿态。
高二1班 周学桢
聆听主题为“新时代中学生的责任和担当”的“思政第一课”后,我获益良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应当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新时代青年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态度肩负青春使命,坚定前行道路。我们应当主动作为,用责任与担当回应祖国对我们的殷切期待。
高二17班 闫宸希
学习了本次思政课,我深刻认识到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我们中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需要学会肩负并践行责任与担当。从习近平主席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中,我看到一个知识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用科学理论为民造福的精神风貌。了解过去百年的奋斗历史,我又看到一个个爱国者毅然决然肩负起责任,为民族独立、民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当下,我们不仅要坚定理想信念,还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培育爱国情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勤学笃行,在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的同时,还要做一名人民至上的爱国者。
高二3班 梁馨之
这节思政课引发了我们心中关于“责任与担当”的思考,给予我们前行的动力。课堂上,“新时代中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这一主题被刘书记用历史的厚度与时代的温度娓娓道来,我深刻体会到:青年一代的肩上,扛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从百年党史中的青年身影到习近平主席下乡的奋斗故事,从马克思的坚定信念到众多民族英雄的坚毅,让我明白无论是刻苦学习、锤炼品格,还是关注社会、参与实践,都是对“担当”最朴素的诠释。作为中学生,或许我们能做的是深耕每一门学科、践行每一份善意、传递每一缕正能量,为时代贡献力量,以青春之我,筑青春之国。
高二4班 陈彦铭
学习刘书记的思政课后,我收获颇丰,深受启发。课堂上,刘书记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的生平事迹,从梁家河知青岁月的磨砺,到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日日夜夜 ,展现出总书记一心为民的情怀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让我明白责任与担当的意义,激励我在学习生活中要勇于克服困难。
马克思主义是思政课的重要理论基础。刘书记讲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涵,以及如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使我懂得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前进,也让我学会用辩证思维分析学习中的难题。
回顾六中历史与年度事迹,那些校园里的师生获奖、多彩活动等点滴,体现了学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意识到自己作为学校一员,有责任为校园发展添砖加瓦,在学习上勤奋进取,在生活中传递正能量。
这堂思政课让我对国家、社会、学校和自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励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努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推动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高一7班 练知菲
3月20日,刘建祥书记讲了一节题为“新时代中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的思政课。责任是一个人必须承担的使命,担当是承担责任的行为,这两者构成的流动时间中生命的支点。
而新时代中学生要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学习科学理论,只有心中有信念,脚下才有力量。
我们也应该培养历史眼光,培育家国情怀,百年前的少年们用单薄身躯筑起救亡图存的长城,他们的眼睛里燃烧着比太阳更炽热的光芒。李大钊播下革命的火种,林觉民为广州起义献身,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如今时代重任将落在我们的肩头。
我们将争做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青年责任,胸怀“国之大者”,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来 源丨党委办公室、校团委
撰 稿丨高二4班 夏紫萱
图 片丨樊雪峰、刘雪韵
审 核丨刘 涛、蔡晓芸
整理组稿丨校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